top of page

淺談生涯建構論(上)


<撰寫動機>

生涯諮詢師是一門新興行業,一般民眾可能不清楚是在做什麼,也很難區分和「諮商心理師」、「職涯顧問」、「就服人員」的不同。而分享生涯諮詢師背後認同的生涯觀(生涯建構論),可以窺視生涯諮詢師為何(Why)及如何進行(How)此服務。

<理論背景>

要介紹生涯建構論(Career Construction Theory)就必須先從所處社會環境開始談起,當時的時空背景已經是20世紀末期,在那之前是邏輯實證論(logical positivism)的思維浪潮,是強調客觀、可驗證的「實證科學」的年代,許多科學發明如汽車、飛機、電腦...等都是20世紀重要的發明。而當人類跨入21世紀之後,這種過度強調四海皆準的原則,忽視個人的獨特性,受到「後現代主義」的思潮衝擊。後現代主義的特徵是向過去「客觀絕對通則」的挑戰,而尊重「主觀相對觀點」性的意涵。

目前最廣為在教育界流行的生涯理論是20世紀的Holland的類型學理論,透過六種典型(RIASEC)職業環境,以其相對應的典型人格特質,找出理想的職業適配。愚評論此理論在視覺有趣性、方便使用性及預測準確性有穩定的吸引力,讓它可以獲得大量研究支持背書。

然而,Holland理論的分數結果忽略個人的獨特性,及社會文化脈絡性,是否能作為選擇職業或職涯的單一參考指標?再者,職業的Holland編碼速度趕不上新工作的產生,且相同的職業在不同產業的職務內容可能差異很大,都是可以質疑此理論的有效性。因此,「生涯建構論」醞釀而生有其歷史脈絡性。

生涯建構論是從「後現代主義」和「社會建構論」的思潮衍生而來,前述已提「後現代主義」不再相信唯一的真理。而「建構」代表知識的習得是透過個人的認知歷程、意義的創造而來,不是靠單純背誦、理解知識,而是透過創造知識的意義來習得。「社會建構論」則更進一步認為知識需要透過人與人的互動過程中建構而來,無法脫離歷史文化的脈絡性。所以「生涯建構論」結合兩種架構,可以簡單說是每個人的生涯發展都具有個人的獨特性,強調「主觀的生涯」,認為生涯是自我和社會互動的建構過程,是個人創造意義的過程,而不是發現已存在的事實。

此理論適合多元生涯的時代來臨,所謂多元生涯是指相對於單一生涯,員工在一家公司待到退休。轉而取代的是:(1)無邊界生涯(boundaryless career):工作地點不限定特定區域,可能經常到世界各地工作; (2)富變化的生涯(protean career):可能間隔幾年就轉換跑道,讓轉換職業、行業成為常態;(3)萬花筒生涯(kaleidoscope career):員工更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,除了嚮往精彩的工作生活,休閒生活也需要多采多姿;(4)組合式生涯(portfolio career):員工不一定只有一份工作,可能會有其他兼職或接案;(5)客製化生涯(customized career):依照個人的特質、興趣、價值觀、專長,發展客製化的生涯規劃。

小結:處在21世紀的我們,產品生命周期的快速縮短已淪為常態。同理在生涯理論上也可能無法由單一觀點適用到所有人身上。所以生涯建構論的興起可彌補過去Holland的類型學不足之處。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