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維隆70年次,現職為攝影師,入行時間超過八年,對影像創作滿懷無比執著與熱情。
從小就和影像解下不解之緣
蔡維隆國小時就喜歡拿著相機到處拍照,在相機尚未有存放記憶卡功能的年代,得拿著相機底片到相機行沖洗才看得到照片。時常被同學稱讚照片拍得好的他,常常禁不住同學的吆喝而反覆往返相片行,去加洗更多照片分送大家。訪問當天,維隆憶起這段往事,依然像當年那個熱愛拍照分享的小孩,或許這就是蔡維隆從事影像創作的契機。
大學就讀英文系的蔡維隆,當年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在電影社,四年的社團生活中,就有兩年的社長經驗。這樣的經歷,奠定了他對從事影像一行的渴望,之後便考取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研究所,一路往影像創作的專業邁進。
堅持,是藝術家不變的風骨
蔡維隆在研究所時期就已初露頭角,開始接案過生活,當完兵後,和2位朋友組成工作室團隊,共同合作接案。但工作室的初衷規劃,隨著時間與社會現況悄悄改變。成員之間多半仰賴各自的專長領域接案,實際合作的機會不多,最後大家合意解散,而他也明確自己最適合的角色-攝影師。
因此,他開始推掉製片、導演、後製、燈光等其他工作,全心投入在動態攝影的領域,也慶幸自己遇到這條路上的貴人提拔-楊力州導演,讓他能堅持在這一條路上奮鬥。
「拍電影不是為了賺錢,而是想做自己的影片」這是蔡維隆對自我的堅持。
妥協,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
蔡維隆透露自己其實很嚮往待在緩慢的城市過生活,比較符合自己的個性,而且他的原生家庭在台中,但他為了能接更多的案子,而選擇在繁忙的台北市居住。
蔡維隆把動態攝影當作事業在經營,將平面拍攝留給自己的興趣。「全部的興趣都當作工作不好啦,留一點興趣給自己嘛」,這是他對工作與生活平衡之道。
另外,這一兩年他才感受到,攝影師是一個很服務性質的職業,拍攝最終的決定權仍是在導演身上,且必須搭配各種導演的喜好。
對「導演」一職抱持敬畏之心
即使攝影師的工作已經很接近導演身分,但蔡維隆仍擔心自己對故事描摹的掌握度不夠。另外,他也表示一部分的原因是人生歷練不夠,可能需要有更多深刻的體悟,才能明確自己的人生哲學,他深信每部片都是導演的人生哲學展現。當他有一天找到想敘說的故事、想傳遞的價值,才會想挑戰導演工作。
對「未來」,希望能和更多的製片及導演合作
由於蔡維隆不熱衷於社交,也很少行銷自己的作品,但其實與他合作的導演都稱讚他的專業,目前他已擁有不少短片的拍攝經驗,所以想進階到拍攝長片。也希望透過和不同的製片及導演合作,拓展自己拍攝的影片類型。
蔡維隆作品連結(可點擊圖片)
Comments